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
|
||||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国家确立的精准扶贫领域的重点民生工程,在保障困难群众居住权、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立足本职,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性安居工程已连续多年被审计署列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方面的重点审计项目。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对该项工作的认识。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主要内容 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审计、拆迁安置审计、工程审计和政策落实审计四项。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切入点是资金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来源多、渠道较广泛,主要包括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及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收入安排。资金审计主要审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重复立项或多头融资等方式套取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长期闲置等问题。 拆迁工作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有效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拆迁安置审计主要审查棚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拆迁补偿、回迁安置等情况。重点关注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性,揭示单位或个人通过伪造房屋产权证、虚增房屋拆迁面积等方式骗取拆迁补偿款和安置住房,造成棚改项目成本增加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以及管理人员利用审批供地、房源购置等工作便利,以权谋私、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违法问题。 工程审计以工程建设为主线,主要审查棚改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情况。分析部分棚改项目未形成房源有效供应的原因,揭示未建虚报、建少报多、虽已开工建设但未按期建成甚至形成烂尾、建成后长期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问题;审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揭露违法占用土地、擅自变更土地性质等工程问题。 政策落实审计主要对棚改范围和标准、货币化安置、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在政策上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驾护航。重点关注违规将房地产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纳入棚改范围,借棚改之名征收土地、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等偏离棚改政策目标;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地区仍执行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等问题。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