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纵深推进科学规范提升年 | ||||
|
||||
威海市审计局紧扣“科学规范提升年”部署要求和工作安排,以“五个坚持”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立项谋划向“精”聚焦。盯住“审什么”,形成一张清单。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向上对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向下倾听社会公众关切问题、横向梳理重点风险领域,找准项目立项着力点和切入点,形成审计需求清单,让审计项目计划源于实际、服务实际。锚定“审不审”,构建三维评估机制。科学论证审计项目立项必要性,按照“重要程度、可操作性、预期效果”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全面研判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审计建议针对性以及推动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效果,明确人员力量搭配方式,统筹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审计与监督空白。 坚持现场实施向“实”发力。一方面,数据发力,打好基础。围绕打通数据壁垒、坚持应用导向和加强能力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谋划《全市审计机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升方案》,依托数据分析室建设使用,推进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画像精准、方案精密、建议精确。另一方面,统筹用力,实时调度。常态化召开局长办公会,建立“周汇报+月调度”机制,聚焦审计发现重大疑点线索专题研讨、剖析根源,聚力沟通协调项目实施中的梗阻节点,及时纠正偏差,提升审计项目决策水平;创新“红黄绿”三色进度公示,进度快、成果多的挂“红旗”,平推平铺、成果少的标“绿旗”,慢的亮“黄旗”,倒逼项目提质提速。截至8月底,全年项目完成率71%。 坚持成果利用向“效”转化。一是做强成果归集,提供可复用的学习资源。修订《威海市审计局档案管理办法》,变被动整理为主动管控;同步升级改造档案管理平台,协同制度落实落地,建立审计档案知识库、开发档案检索功能,分类标注档案中的审计方法、证据类型等要素,为总结复盘审计方法和成果综合研究提供依据,助力经验沉淀和流程优化。今年以来,共提供检索借阅287件次。二是做深研究分析,搭建专报直通车。聚焦关键问题、关键数据和关键线索,筛选高价值专报素材;精准对接报送对象需求定位,差异化突出专报重点侧重;强化构建“问题定性准-原因挖掘深-建议可操作”的完整逻辑链,提升专报说服力,降低决策成本,推动审计成果快速从“问题清单”转化为“治理方案”,上半年提报专报获市级以上领导批示8篇次。三是做细成果共享,织密监督一张网。推进审计信息和成果与人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巡察等相关部门的贯通协同,定期互相通报重要工作情况,推动审计成果在干部使用管理、专项整治和常规巡察等方面的共享及转化应用。今年以来,移送线索共11项,协作配合有效提升监督精准度。 坚持审计整改向“深”扎根。一是管理制度化。出台《威海市审计局审计整改督查工作规程(试行)》和《关于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措施方面明确整改督查责任,建立“审改建促”一体化机制,推动审计整改与制度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提升同步发力。二是程序标准化。制定整改操作指引,对审计常见问题类型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汇总,逐项明确整改结果具体认定标准并细化操作规范,进一步厘清整改责任主体,推动整改工作向程序、规范和统一发展。三是联动机制化。完善联动工作格局,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督查、财政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线索共享、问题会商、结果反馈和联合督导机制,凝聚整改合力推动问题真改实改。2024年下半年以来,42个项目、571个问题全部纳入整改督查系统管理,动态跟踪整改进度。 坚持作风建设向“硬”锤炼。一方面,强化刀刃向内监督。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严的基调,出台《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格管理审计人员因公外出费用支出的具体措施》,条目性细化审计人员公务出行、外出审计就餐等6方面因公外出费用支出具体规定,将作风建设要求嵌入审计项目全流程,让审计监督立得正、站得稳。另一方面,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年轻干部交流研讨座谈会、青审讲堂等,鼓励年轻干部分享学习心得、工作困惑,在思想碰撞中共同进步,夯实梯队根基;选派经验丰富、素质全面业务骨干担任青年同志业务导师,以面对面、一对一方式谈心谈话、解困答疑,同时优化科室资源配置,建立“骨干教方法、新人练实操”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审计干部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提升技能,实现全面进步、全局出彩。徐兆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