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风采
在缝隙中窥见朝花夕拾
发布日期:2025-08-19 10: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橱柜深处,那个童年打破又粘合的存钱罐,裂痕里藏着我对 “不完美”的最初认知。正是这份对“缝隙”的敏感,在工作后指引着我在审计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人生是有缝隙的。它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打破又拼好的存钱罐,来自于年少时想要触碰又自卑收回的手,来自于青年时想要表达张开嘴角又咽下的话。

在多数人的逻辑里,审计是“挑错儿”的另一个名字。在凭证与数据中找异常、寻差别,是心虚者在暗中计较的敏感,是欺瞒者设计散布的谎言,亦是审计工作者火眼金睛下的去伪存真。对如我一般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审计人而言,这些异常与差别组成的“缝隙”更像是待解的密码。不轻易放过资产负债表上几分钱的差额,不简单忽略流程中被跳过的审批……带着初生牛犊的锐气,像小时候数硬币般较真,用新鲜视角追问每个异常背后的逻辑。

(二)人们都说,长大了会想要好好补偿小时候的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去填满缝隙。可我,有时候也想保留缝隙。

工作的第二年,我发现,审计不止于发现缝隙,更要理解“缝隙”。这笔资金流向的不规范,究竟是新手的疏忽,还是制度的盲区?这项政策落实的效果不如预期,是因为执行的懈怠,还是现实的复杂映射?当专业的“显微镜”结合时代的“新工具”,青年审计人用数据模型捕捉异常,借协作技术做立体分析,凭对大数据的敏感追踪资金轨迹。不困于经验,在数字丛林里,辨明哪些是需修补的风险点,哪些是可包容的成长期。面对“缝隙”,审计人拒绝用“合规”的数据粗暴填平裂痕。因为我们深知,看似完美的掩盖,可能埋下更深的隐患。

(三)缝隙能让我伸出灵魂和思想的触手,绕开既定的形状。在破碎与粘合之中,探知更广阔的时空。思想与灵魂,越过缝隙,长成翅膀的模样。

作为青春的注脚,观察审计工作的第三年,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审计工作者不是为了做一个“完美主义的判官”,而是要成为“真实的守护者”。就像那个带着裂痕却依然诚实的存钱罐,于“缝隙”中见真实,于真实中求韧性。这或许就是属于青年审计人的“朝花夕拾”:拾起的不只是数字里的落英,更是一个青年对世界的郑重承诺,用专业的素质、清醒的眼睛,守护那些值得被珍视的真实。李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