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浅析旅游业爆火背后的租车隐患
发布日期:2025-07-01 09:3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突破45亿,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56.15亿,在消费升级、政策支持、业态创新和基建完善的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旅游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出游群众选择租车出行,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暗藏隐患:经济纠纷、非法租赁、违章驾驶、保险漏洞、霸王条款......各种租车乱象导致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拉低地方文旅形象。

一、 旅游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突出。部分租车公司为降低运营成本,使用事故车、泡水车或高龄车出租,这些车辆可能存在制动系统失灵、电路故障等安全隐患,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同时,部分消费者对租用车辆的操作不熟悉也容易引发驾驶事故。此外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的问题,消费者租车时提供的身份证、驾驶证、信用卡等信息易被员工倒卖牟利,导致消费者面临诈骗、骚扰等风险。

(二)消费者权益难保障。一方面行业透明度低,隐性收费多,在实际租车过程中额外收取服务费、手续费、异地还车费等,部分企业甚至设置“里程限制”,超出部分按高价收费。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保险条款复杂,消费者在发生事故后往往面临理赔周期长、流程繁琐的困境。同时租车合同通常由企业单方面制定,存在对消费者不利的霸王条款,如“强制购买全险”“高额违约金”“缩短还车宽限期”等。

(三)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旅游租车行业缺乏统一的车辆维护标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导致市场鱼龙混杂。黑车、非法租赁扰乱市场现象尤为突出,大量中小租车公司未取得合法运营资格,或超范围经营。部分私人车主或无资质公司通过社交平台、论坛等渠道非法出租车辆,这些车辆通常未经过正规检测,保险不完善,一旦发生事故,消费者难以维权。同时政府监管存在漏洞盲区,监督执法力度不足,企业违法成本低,助长了行业歪风。

二、对策建议

(一)技术赋能,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安全运营。推广智能验车与电子合同,应用AI验车技术,避免人工验车争议。使用区块链电子合同,确保条款不可篡改,并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备案;进行实时车辆监控与驾驶行为分析,通过安装OBD或GPS设备,监测超速、急刹等危险驾驶行为,及时提醒用户。此外,强制车辆安全检测,重点检查刹车、轮胎等关键部件,检测报告需向用户公开;推广“一车一档”电子化管理系统,记录车辆维修、事故历史,避免问题车重复出租;优化保险与救援体系,要求企业提供覆盖车损、第三方责任、人身意外的基础保险,并明确理赔流程,同时与专业救援机构合作,确保车辆故障或事故时能快速响应。

(二)加强用户安全教育与权益保护。强制租车前安全培训,用户取车前需完成常规安全知识学习,同时提供“新手模式”,限制首次租车用户的最高车速和行驶里程;普及租车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短视频、图文指南等形式,向用户宣传验车技巧、合同避坑要点、事故处理流程等知识;建立便捷投诉与维权渠道,开通全国统一的租车服务投诉热线,简化维权流程。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平台垫付争议款项后再向企业追责。

(三)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行业监管。一方面,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明确车辆维护标准、收费标准、保险最低保障等内容,杜绝“霸王条款”,并要求企业公示全部费用,禁止隐性收费;建立黑名单与信用评价机制,对频繁投诉的租车公司纳入信用黑名单,限制其经营资格。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严查无证经营、非法改装车、事故翻新车流入市场的行为,对押金不退、虚假宣传等违规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并强制退赔消费者。于新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