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医改政策落实专项审计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2025-04-22 08:5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国家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举措。医改政策落实专项审计,对推动国家政策落地、保障资金安全高效、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开展医改政策落实专项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内容:

聚焦让看病更方便:关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成效效。一是通过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成功案例数、远程会诊开展频次等数据,评估分级诊疗是否有效分流患者、减少跨区域就医。二是通过核对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共享、技术协作、检查互认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是否落实,查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否真正实现“资源下沉、上下联动”,是否存在重签约轻服务、数据不互通等问题。三是关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核查重点人群签约履约率,是否存在签约不服务、服务不连续等问题,推动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2.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情况。一是实地走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标准化建设达标率,重点关注房屋面积、设备配置、床位设置是否符合区域规划,是否存在设备闲置、科室设置不合理等资源浪费问题。二是核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查看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岗位编制是否落实,人员招聘、培训、职称评定等政策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人才断层”“引才留才难”等结构性矛盾。三是关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通过核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评估基层是否具备“防、治、管”一体化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3.“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情况。一是关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进度,重点查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结算等系统是否实现跨机构、跨区域互联互通,是否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二是关注二级以上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运营情况,查看线上问诊、远程影像诊断、药品配送等服务覆盖范围,是否存在功能限制、操作复杂等影响患者使用的问题。三是关注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核查基层医疗机构扫码结算覆盖率,评估“一码通行”在简化就医流程、提升结算效率方面的实际效果,推动“指尖上的医疗”真正便民利民。

聚焦让看病减负担:关注医保政策改革与基金安全

1.医保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情况。一是关注全民参保政策落实情况,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重点筛查脱贫人口、新生儿、流动人口等群体的参保漏洞,防止漏保、断保影响待遇享受。二是关注医疗救助政策执行,查看救助对象认定是否精准、救助标准是否足额落实,是否存在应救未救或重复救助问题。三是关注医保基金收、支、管全链条,运用大数据分析住院报销、门诊慢特病结算等数据,重点查处挂床住院、虚开诊疗项目、串换药品耗材等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底线”不动摇。四是关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评估DRG等付费改革是否有效遏制过度医疗,防止医疗机构因控费压力出现低标准入院、减少必要治疗等行为,真正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2.药品耗材集采和价格治理成效。一是关注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从采购、配送、使用、结算全流程查看医疗机构是否按约定采购量完成中选产品采购,是否存在先采购非中选产品、再完成中选任务的“阴阳采购”行为。二是延伸审计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检查产能储备、质量管控、物流配送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断供、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影响临床使用。三是关注采购资金结算效率,重点核对医保基金预付、医疗机构回款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拖欠企业货款导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四是关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查看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是否合理上调,CT、MRI等检查项目价格是否按规定下降,防止价格调整不彻底导致患者负担转移。

3.医疗费用控制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一是关注公立医院内部成本管控情况,核对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区域卫生规划,是否存在盲目扩张、过度举债导致的财务风险。二是关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查看绩效分配是否向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是否存在“大锅饭”现象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关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结构情况,核对门诊次均费用、住院床日费用等核心指标,分析药占比、耗占比变化趋势,评估医院是否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控制不合理用药用械降低患者负担。四是关注公立医院公益性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过度依赖检查收入、变相推销高价自费项目等逐利行为,确保改革真正惠及群众。

聚焦让看病更舒心:关注医疗服务质量与就医体验

1.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情况。一是关注诊疗规范执行情况,抽查二级以上医院病历档案、手术记录、感控管理资料,核查是否存在过度医疗、误诊漏诊、院内感染等风险。二是关注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情况,查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专科联盟协同机制是否健全,急救设备配置是否达标,评估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响应速度。三是关注医疗机构投诉管理机制,查看患者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记录,是否存在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久拖不决等问题,推动医院从“治病”向“治心”转变,提升就医获得感。

2.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情况。一是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情况,核查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预警响应、流调溯源等环节的协同效率,是否存在医防融合机制不畅的问题。二是关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情况,如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两癌”筛查、慢性病管理等,通过比对项目资金拨付与任务完成进度,走访受益群众,评估服务是否应筛尽筛、应管尽管,是否存在数据造假、服务缩水等形式主义问题。三是关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围绕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中药制剂研发,查看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是否存在中医西化、特色优势弱化现象,推动中西医结合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健康服务。

3.医药领域廉洁风险情况。一是关注违规采购情况,围绕药品耗材采购、设备招标、科研合作等关键环节,通过查阅调取采购合同、资金流水、招投标文件,核实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围标串标、定制参数等违规行为线索。二是关注医药代表院内接待管理、学术会议合规性,通过查阅医药代表接待制度和登记台账、学术会议计划及审批文件等,核实高频次接待、学术交流的真实目的,揭示带金销售、学术腐败等问题,提高医疗行业公信力。三是关注工程服务项目,检查医疗机构后勤服务、基建工程等领域,是否存在虚增工程量、违规分包转包等利益输送问题,推动构建风清气正的医疗服务环境,让群众看病更放心、更安心。毕鹏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