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干部作风大改进大提升
文登审计:以审计视角看丝路文明互鉴——一名审计青年读《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5-04-15 10: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最近工作之余阅读了《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这部展现千年商贸往来的恢弘史诗,让我这个审计战线的新兵获得了超越专业领域的深刻启示。书中那些跨越海洋的商旅故事、文明交融的历史图景,与当下审计工作竟有着奇妙的共鸣。从审计专业视角重读这段历史,我看到了国家治理智慧的时代传承。古代海关审计的雏形与启示,书中记载的宋代市舶司制度令我耳目一新。这个相当于现代海关的机构,建立了完整的"抽解""博买"制度,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登记、检验、征税,还设有"审计院"负责监督。这让我联想到现代海关审计和进出口税收审计工作。古人通过"历纸"(类似现代台账)记录货物往来,与今天的大数据审计理念异曲同工。作为审计人员,我们既要传承古人"明察秋毫"的监督智慧,更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审计效能。

跨国商贸中的风险防控智慧,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离不开完善的风险管控。书中提到,阿拉伯商人采用"合伙制"分散航海风险,中国商人使用"联保制"确保交易安全。这些古老的风险共担机制,与现代审计关注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谋而合。在审计工作中,特别是开展涉外项目审计时,我们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既要"察账本",也要"观大势",帮助被审计单位筑牢风险防控的堤坝。

文明互鉴中的制度比较视野,不同文明在商贸往来中形成的管理制度各具特色。书中对比了中国市舶司、阿拉伯商会、印度港口管理制度的特点,这种制度比较的视角对审计工作极具启发。在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时,我们不应局限于条文对照,而要像古代商人学习异域智慧那样,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提出更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的"航海家"素养,古代航海家需要掌握天文、地理、外交等多方面知识。读罢此书,我深感新时代审计人员同样需要这种复合型素养。在审计工作中,我们既要精通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也要了解国际贸易、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审计时,更需要培养国际视野,像古代航海家一样,在专业海洋中扬帆远航。

做新时代经济安全的"护航者",《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让我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宋代市舶司的审计监督,到现代国家审计制度,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的使命一脉相承。作为审计青年,我们要以史为鉴,既要做经济运行的"体检医生",更要做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在审计实践中传承丝路精神,以专业能力为新时代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审计力量。王少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