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审计视角下对公立医院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03-04 09: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SPD(Supply,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化物流管理的一种集成方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在提升公立医院耗材运转效率、实现成本控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优势。然而,在实际运行中,SPD模式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审计视角出发,分析SPD模式在公立医院应用中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为促进公立医院耗材规范化管理提供支持。

一、SPD管理模式的定义及优势

SPD模式是一种将供应、处理和分发环节高效整合的医疗耗材管理模式。通过引入外部供应商的专业服务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医院耗材的集中管理和精准配送,有效提高耗材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运转效率。SPD模式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SPD模式通过“零库存”或“低库存”管理,减少了医院对耗材的静态储备需求。医院的耗材库存从传统的“备而不用”转向“随用随补”,有效缓解医院仓储压力,减少积压资金负担,实现医院资源配置优化,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二)耗材管理精细化,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

SPD模式依托信息化系统,完成从采购、配送、入库到使用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耗材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追溯和动态监控。医院能够实时掌握耗材的使用流向和库存情况,从而优化采购决策,实现精准化医疗服务。

(三)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SPD模式通过集成化管理提高耗材供应效率,能够快速响应常规医疗需求及突发事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医疗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耗材管理责任弱化,医院管理主导权缺失

在SPD模式下,高值耗材通常采取“耗材在医院、归属在企业、出库即使用、使用后结算”的“零库存”管理方式,耗材的具体管理工作多由供应商负责,削弱了医院对耗材数量、质量及库存流转的主动监管能力,医院的管理责任逐渐弱化,导致耗材实物数与库存记录不一致、过期使用等风险。

(二)采购结算滞后,平台价格调整难以同步

耗材入库时的价格以配送当天“山东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招采系统)价格为准。由于耗材使用时间滞后于入库时间,若期间招采平台价格下调,而库存系统未及时更新,将导致结算价格高于实际采购价。这不仅增加了医院采购成本,削弱了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还使医院偏离了“零加价”政策,增加了病患负担,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供应链单一化,风险防控面临挑战

SPD服务商往往同时也担任供应商角色,导致医院对其依赖程度较高。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容易导致合作不透明,增加违规行为和廉政风险,形成排他性合作,为捆绑销售、商业统方等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温床。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管理职责,夯实耗材监管基础

一是充分发挥耗材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其在耗材遴选、采购决策和使用监测中的统筹协调职责,确保管理流程规范高效。通过明确耗材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保障耗材的数量、质量及库存流转始终处于医院的有效监管范围,防止因供应商主导作用过强而削弱医院的管理能力。二是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对耗材使用的规范性、采购流程的合规性以及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定期核查,重点关注重点耗材的使用与采购环节,切实提升管理的独立性,为医院耗材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二)坚持招采平台采购,规范价格管理

一是强化“凡采购必上网”原则,规范耗材线上采购、结算流程,确保价格透明,符合政策导向。二是推动信息化对接,逐步实现SPD系统与招采平台价格同步更新,避免因价格滞后导致的结算偏差。三是完善供应合同条款,明确价格结算依据与流程,要求供应商按耗材使用当天招采平台的最新价格进行结算,全面规范价格管理。

(三)优化供应链结构,防范管理风险

一是探索建立统一的区域性SPD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多家供应商共同参与,优化供应链结构,减少对单一服务商的依赖,降低廉政风险,确保耗材供应链运行的透明性与合规性。二是完善动态监督与评估机制,统一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时跟踪供应商的交易行为,重点监控耗材采购价格、数量及异常交易行为,全面防控供应商捆绑销售、商业统方等违规行为,保障供应链安全与管理合规性。程文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