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以审计视角看小人物与时代责任的交织
发布日期:2025-03-04 15: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作为一名审计局年轻干部,阅读《长安的荔枝》时,我既被主人公李善德的坚韧与智慧所触动,更从故事背后看到了与审计工作相呼应的深刻启示——权力监督、民生关切与职业操守的重要性。这部作品通过一筐荔枝的千里运输,揭示了封建官僚体系中的积弊,也映射出当代公职人员需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一、直面困境的破局思维:审计人的专业担当

李善德面对“荔枝三日变质”的难题,以实地调研、数据测算和路线优化破局,展现了“方法论”的力量。他通过反复试验荔枝保鲜技术、精确计算运输成本与时间差,最终制定出可行的方案。这让我联想到审计工作中对复杂问题的处理,例如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中,需通过数据比对、流程追踪和效益分析,从庞杂的账目中梳理出关键线索。李善德的“算学思维”启示我们,审计人需以专业能力为矛,用精准的数据和逻辑破解难题。

二、权力监督的警示:从荔枝运输看财政资金滥用

书中揭露的官场腐败令人心惊:杨国忠的“银牌特权”让法度形同虚设,层层加码的荔枝采购压榨民脂民膏。李善德最终质问:“为了一口荔枝,耗费多少人力财力?”这恰是审计监督的核心关切。现实中,类似“劳民伤财”的案例仍存,如部分地方盲目追求形象工程,导致财政资金低效甚至浪费。作为审计干部,我们需以“荔枝案”为鉴,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警惕“一句话工程”背后的资源错配,强化对民生领域资金的监管。

三、原则与初心的坚守:审计人的职业底色

李善德在完成任务后选择直面权贵、揭露腐败,即便因此被贬岭南,其精神与审计人“敢审敢严”的品格不谋而合。书中“坚持原则是立身之本”的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审计工作难免触及利益纠葛,但只有守住“独立、客观、公正”的底线,才能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正如李善德所言,“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审计人的“冲动”,应是对真相的执着和对责任的敬畏。

四、基层视角的共情:审计工作需扎根实践

李善德作为九品小吏,深入岭南荔枝园与百姓同劳,这种“脚踩泥土”的作风正是审计人必备的素质。书中对驿站凋敝、农户困苦的描写,提醒我们在审计中需关注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例如,在乡村振兴资金审计中,既要核查账目合规性,更要实地走访农户,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地。唯有像李善德一样“接地气”,才能发现纸面数据背后的真实问题。

荔枝易腐,初心长青。

《长安的荔枝》以历史之镜映照当下,李善德的命运起伏揭示了“权力任性”的危害,也彰显了小人物的良知与勇气。作为新时代审计青年,我们当以书中精神自勉:既要锤炼“数据算尽分毫”的专业能力,更需秉持“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在财政资金监督、民生政策落实等领域,做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和社会公平的“探照灯”。唯有如此,方能避免“一骑红尘”式的资源浪费,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成为滋养民生的“甘霖”。宋菲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