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春和景明-- 一株薄荷的生长手记 | ||||
|
||||
在入职审计局第二个春天,我把一株薄荷请进了工位旁的窗台上。该怎么形容和它第一次相见的情景呢?那是一株不大但根系发达的“小草”。从原生土壤中拔出,还未来得及惊恐,就戴上了“黑头套”绑架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叶片上还带着闷出来的细汗。移植时,它纤细的根系在晨光中颤抖,像极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审计新人。三百多个日夜过去,当我看着它经历四季依然挺立,忽然读懂了古籍里那些关于生长的箴言。 于本根不摇处见初心。这株薄荷初到新环境时,虽将根系小心整理埋入提前准备好的种植土中,但也因根系受损而萎靡数日。每日清晨我都要小心拨开土壤观察它的根须,直到看见白色细根重新在陶盆里舒展,才放下心来。这让我想起第一次坐在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面对审计工作难免有好奇和迷茫,前辈递来的《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就像定根的清水,稳定情绪、唤醒根系,让浮躁的心在专业准则中沉静下来。审计青年的根须也要深深扎进使命的土壤。从如何零基础做好会议记录开始,我逐渐学习审计机关中的文职人员的必备技能。当稿件第一次得到肯定时,我分明感受到一股根系穿透迷茫焦虑浮土的力量——那是职业信仰在破土抽芽。 在追肥培土时见功夫。薄荷在盛夏迎来疯长期,调配氮磷钾均衡的营养液成为每周的必修课。这恰似审计干部的知识更新:“要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周五的“人人登讲台”像春雨浸润我的业务盲区,电子数据科的大数据审计培训则如追肥催发新枝。犹记得在青年干部经验分享中,我了解到当传统查账方式遭遇瓶颈,地理信息一张图可以通过卫星区域定位,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对比出细微差异;在医保基金审计中,运用SQL查询技能,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定位到异常诊疗记录。底肥与追肥的交响,在审计实践中谱写出成长乐章。阳光下的学习笔记与薄荷新发的嫩叶,都在见证着专业养分的积累转化。 观修枝扶正中见品格。深秋为薄荷修剪时,剪刀总在距茎秆3毫米处悬停。这个距离,恰如审计监督的温度与精度。前移关口抓整改,在审计项目现场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初步沟通,做到审计发现问题的客观、公正,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认可度,共同制定审计整改“免疫系统”方案。就像修剪薄荷要保留生长点,监督的终极目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去疴除弊,焕发新的活力。最锋利的剪刀永远对准自己。那次文字材料被领导审核退回时,纸面上用笔圈出的不仅是个别数据误差,更是职业敬畏心的缺口。当我在晨光中为薄荷摘除病叶,终于懂得:刀刃向内的勇气,才是生命向上最好的姿态。 今晨推开窗户,风轻轻吹过。薄荷的清香与文稿特有的油墨气息交织。叶脉里流淌的不仅是植物的汁液,更是“审计新兵”的成长密码。当青年审计人把忠诚写进凭证核查,将担当融入数据追踪,那些在监督中守护的公平正义,终将在时代的土壤里长成亭亭如盖的荫凉。李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