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审计:青年工作者的“哪吒闹海” | ||||
|
||||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燃动银幕,实现票房收入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也就是电影上映的第16天,全球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部票房超百亿影片。《哪吒2》成功的背后,是国漫崛起的文化自信、是创作团队的精益求精、是哪吒角色的动人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缩影,方方面面都值得每一位青年干部用心品味学习。 “两创”驱动,诠释文化传承的精神。一方面,创造性转化是文化传承的关键笔触。《哪吒2》把传统神话中正邪分明的刻板设定打破,赋予角色复杂多面的性格,哪吒既保留了传统意义的英雄担当,又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成长叛逆,使丰富的传统人物形象在当代语境焕发新生;另一方面,创新性发展为文化传承架起多元桥梁。电影借助数字技术赋能,运用3D建模、粒子渲染等前沿科技,将玉虚宫的气势恢宏、战斗场面的炫酷技能震撼呈现,同时运用侗族大歌、唢呐、蒙古呼麦、大三弦等丰富的民族乐器为影片配乐,使东方美学神韵具象化。纵观整部影片,从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到山河社稷图的精美磅礴,从乾坤圈的哲学意蕴到混天绫的飘逸灵动,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赋予五千年文明积淀新的时代意义。作为一名时代新青年,我们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推动中华传统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这不仅是国漫影视的崛起新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绽放新彩的当代华章。 精益求精,彰显匠人精神的追求。电影中“申公豹变豹子头”这个3秒钟的镜头耗时两个月打磨,饺子导演为了这个镜头,反复修改动画脚本,甚至亲自上阵示范动作,为保证人物形象准确、画面细节完整,全片70%以上的戏份他都自己演过一遍,对配音、渲染等细节的把控更是打磨上百遍才得以过关,以匠心雕琢细节,用专业铸就品质,就是因为饺子导演的“死磕”才有了电影的优秀成果。但同时,他也说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哪吒2》的制作,集合了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创作者形容:“中国动画人闻声而动,从各地赶来,就像是参加动画界的奥运会。”每一家公司、每一名制作者都拿出自己团队的王牌技术,将自己的业务部分完成到了极致,共同托举出中国电影的这块里程碑,收获了百姓的喜爱。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名青年工作者只有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以钉钉子的精神尽职尽责,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 坚守初心,展现实干为先的魄力。哪吒虽为魔丸降世,但他拜师学艺于太乙真人,练就一身武艺,为守护陈塘关的一方黎民百姓奠定了前提条件,而勇破天元鼎,则更是证明了他敢于挑战天命、拯救家园的勇气。不论是拜师修武艺的积淀、还是守卫陈塘关的赤诚、亦或是勇破天元鼎的胆魄,人物形象充满力量的精神内核与我们当代青年干部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应当注重能力的积累,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消除“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到基层一线学真经,到群众身边找答案;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基层一线,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回应群众关切,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责任,拜群众为师,向实践学习;面对工作中的拦路虎、绊脚石,要具备斗争精神,应如哪吒般“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拒绝“避重就轻”“推诿扯皮”,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攻坚克难,在风雨中壮筋骨,在烈火中炼真金,真正做到为群众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扶持优秀动画电影创作生产;扶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审美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哪吒2》点燃的不仅是观众的热血、行业的团结、时代的觉醒,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振兴的呼唤和先进创新技术的期许。放眼当下各行各业,从华为“鸿蒙”系统打破操作系统垄断,到中国航天青年团队让“嫦娥”登陆月球暗面;从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山村的沟壑,到如今《哪吒》系列电影用国潮掀起的文化自信浪潮,新时代的“哪吒”们正在用行动证明,当中国青年接过时代的笔,写下的必定是忠诚忘我的政治品格、奋发有为的实干担当、一心为民的使命职责,我们定能以初心为纸,奋进为墨,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写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壮丽诗歌。鞠亭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