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风采
百年城墙“塌房”竟是因为它
发布日期:2025-11-04 08: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雨下了四天。

老秦开着车,带着审计组往古城墙赶。这座古城墙是明洪武时期建造的军事卫城遗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此次文物专项审计中需实地查看的文物之一。小冯和小郑在车上争分夺秒地补觉,呼噜声中穿插着车载广播中某明星“塌房”的娱乐新闻。

老秦担忧地叹了口气:“城墙可千万别塌啊。”

怕什么来什么,等审计组赶到时,城墙只剩下半拉子,物理“塌房”了。

当地的文保单位负责人正在警戒线外与文物修复专家讨论修复方案,老秦快步走过去问:“什么时候塌的?”

“今天凌晨,”负责人答道:“雨太大,老城墙的砖土结构实在撑不住了,万幸没有人员伤亡。”

几人惋惜地看着这座600多年的古城墙,这里曾是守护一方领土的重要卫所,历史意义深远。

小冯刚刚在路上补足了觉,此刻眼睛瞪得像铜铃,用手电照着坍塌的缺口处,伸长了脖子往里瞅:“没塌的这部分有很长一道裂缝,里面的土还是干的。”

老秦和小郑顺着手电光看去,果然一条斜入城墙内部的幽深裂缝中是干燥的黄色泥土。审计组几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也许城墙坍塌另有原因。老秦当即提出要查看文保单位的日常检查记录。

几人埋头翻看片刻,小郑突然指着一份记录问:“7个月前你们就发现了城墙严重裂缝,且有扩大趋势,城墙又位于海边,常年受雨水冲刷和海风侵蚀,那时城墙就面临倒塌风险,为什么没有早点加固?”

负责人解释道:“当时我们向主管部门上报了情况,但编制修缮方案和申请资金也需要时间。前几天资金刚下来,还没来得及开工就塌了。”

在现场调查前,审计组已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文物主管部门确实在上个月向上级递交了城墙修缮的请示,并在本月收到了上级批复。审计组又调取了主管部门对于城墙裂缝情况的相关调查记录,发现主管部门并未到现场进行查看并评估文物风险,仅机械地走常规流程报批,因此未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也未第一时间申请紧急抢修,错过了最佳抢修期。

雨幕中断裂的城砖散发着古老而潮湿的泥土气味,老秦皱眉看着已被冲刷成泥浆的夯土:“城墙倒塌早有预兆,这场雨只是催化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条裂缝和主管部门的疏忽大意竟成了百年城墙“塌房”的元凶。

审计期间,文保单位虽然完成了城墙修复,但审计组在审计报告中仍提出了长期整改要求,建议文旅部门建立明确的监管响应机制,确保对文物险情均能快速启动现场响应并推动实质性保护,扭转以“程序性上报”代替“实质性保护”的积弊。王方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