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当前县级国有企业的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5-11-18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县级国有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其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国县级国有企业一般由县级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出资设立,包括县属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实际控制公司以及其实际控制子公司等,通常由县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主要承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营等职能,相较于中央及省市级国企,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县级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据国资委官网新闻报道,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各中央企业、各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但在当前各地实践中,县级国有企业仍存在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依赖政府经营、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防控不到位。一是部分县级国有企业全流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不到位,存在前期调研不充分、决策缺乏科学性或决策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全链条的闭环管理机制,放大风险传导效应。如青岛市崂山区审计局2024年审计发现,3户企业“三重一大”等制度修订不及时或内容不完善、不合理,2户企业母子公司权责或董事会、投委会职责不清晰,1户企业个别重大投资事项在实际执行中与区政府决策有偏差,2户企业对所属子公司在资金支付、决策审批等方面监管不力;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审计局2024年审计发现,2家国有公司虽设置董事会、监事会,但未真正履行其职能,无董事会及监事会会议记录等资料,2家国有公司未建立企业财务、资产、招投标及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二是部分县级国有集团公司对所属子公司及参股公司监管缺位,缺乏有效考核,对子公司真实运营情况了解掌握滞后,导致子公司运营失序、国有资产面临流失风险。如日照市岚山区审计局2024年审计发现,1家国有企业未向19家参股企业派驻监管人员,参股的3家企业未开展经营业务,2家国有企业参股的10家企业持续亏损,累计账面亏损1978.9万元;贵州省审计厅2024年审计发现,2户省属企业和1户县属企业对下属企业等失管失察,违规开展关联交易等,中间商非法获利及获取差价1.49亿元。

(二)企业运营过度依赖政府,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县级企业承揽的工程建设及劳务服务依赖政府主导的工程项目、公共采购等行政性需求,“背靠大树”的生存模式,使得企业疏于优化产品质量或开展研发创新,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在拓展除本地市场外的其他市场时竞争力不足,自主造血能力缺乏。如济南市商河县审计局2024年审计发现,商河县产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2022年总收入22492.95万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收入22241.15 万元,占比98.88%;2023年1月至6月收入3347.71万元,其中政府购买服务收入2960.17万元,占比 88.42%。

(三)资产权属不清质量不高,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一是国企改革后,部分地方政府为扩大县级国有企业规模以资产形式向企业注资或向企业划拨资产,但部分资产因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产权不清、手续不全,致使盘活成本高、变现难度大,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也拖累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如淄博市博山区审计局2024年审计发现,区属国有企业11项经营性资产长期闲置,涉及金额1.512亿元。二是部分县级国有企业由于缺少优质资产,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减少对其贷款额度或提高贷款利率,而民间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如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2024年对其县属企业九黎集团及子公司审计时发现,公司部分对外融资综合成本超过8%,最高达13%;对外融资本息偿还金额逐年增加,2021年度、2022年度债务余额分别为71.58亿元、79.46亿元,需要偿还本息金额分别为15.74亿元、23.76亿元,但截至2022年末合并营业收入仅为5.98亿元。

三、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结合各县级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完善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确保重大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加强对所属公司、参股公司以及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开发,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明晰企业功能定位,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特色,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营销团队建设,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同时,加强成本控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及高端人才,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三是强化资产盘活,优化融资结构,助力企业运营管理。

对企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明确资产“底数”,针对历史遗留的权属问题,由国资、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研判会商,协调解决办证堵点。按照“同业相近”原则,将辖区内优质资产进行整合,剥离低效无效资产,根据企业特性形成专业化业务板块,提高资产质量。适当增加股权融资比重,通过债转股等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尝试资产证券化、发行优先股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合理配置有息债务,控制短期高息负债规模。于晨 王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