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 ||||
|
||||
目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取消一般公车用车,实行实物供给方式,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实物保障用车、机要通信和应急车辆、执法执勤车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调研和接待等集体公务用车等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对改革后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管理、公务交通补贴发放、车辆购置处置等情况仍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本文结合近年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及车辆运行维护费的审计监督,归纳审计发现的常见问题类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审计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 1.车辆编制和标准管理情况。 (1)审计重点内容。公车数量是否符合核定的编制数量;资产台账、经费支出、资产盘点等口径显示的公车数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长期租用借用占用个人或社会车辆情况,是否存在将公车登记在他人名下情况;新购置车辆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存在大额车辆装饰费用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将公车登记在下属单位单位或企业或个人名下规避编制管理;配备价格、排气量或车型超过规定标准的公务用车;变相超标准配车或为公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擅自改变公车使用性质如挪用、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特定功能的公务用车;违规租借占用社会或个人车辆;公车私用或私车公养。 2.车辆经费管理及公车交通补贴发放情况。 (1)审计重点内容。是否按照实有车辆数量和财政规定的定额标准编报车辆经费;以补贴形式发放的公车补助或出行补贴,是否据实申报,是否与出行登记、外出签到等信息核对相符。 (2)存在的主要问题。虚报车辆数量多申请预算;公车补贴预算申报不实等;出行补贴管控不严,存在出行登记与外出签到不一致或无出行登记领取补贴等问题。 3.车辆使用和运行管理情况。 (1)审计重点内容。公车是否纳入平台实行集中管理、是否喷涂标识,公车使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落实公车使用登记、集中停放、维修审批等制度,用油是否实行一车一卡、并进行登记、油耗台账是否上传公车平台等,加油保险维修是否实行政府采购。 (2)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按规定录入平台或喷涂统一标识;超范围使用公车,如公车私用;未严格落实公车使用登记制度,出车登记表信息不完整、与实际情况不符;非执行公务期间公车未在指定地点停放;私自拆卸车载定位装置;加油未实行一车一卡;未在定点单位加油、购买车辆保险或维修车辆;车辆加油等费用虚高,存在套取车辆费用问题。 4.车辆购置和处置管理情况。 (1)审计重点内容。新购置车辆是否履行审批手续,是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购入车辆是否及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办理权属登记、权属是否清晰;已到报废期并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是否及时履行车辆报废申报手续;车辆处置收入是否及时上缴财政;通过车辆行驶里程和运行费用,关注车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长期不用的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未经审批购置车辆;无预算采购车辆;未及时办理车辆权属变更手续;未及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车辆报废后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车辆处置收入未上缴财政;车辆闲置或使用率不高未及时申请调剂。 二、相关审计建议 1.严格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针对车辆编制和标准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车辆编制管理部门按规定履行核定编制职责,并建议用车单位严格执行公车编制和标准管理规定,对超编和超标准配置车辆问题,采取增编、收回、调剂使用等措施解决。 2.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针对公车使用和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建议公车管理部门和用车单位建立健全车辆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出行登记、加油登记、一车一卡、政府采购等要求;针对公车使用率低的问题,应分析公车业务量少、车况差等不同原因,采取收回、报废、维修等措施,促进车辆盘活利用,避免浪费。针对超范围用车的问题,建议公车调度平台和用车单位细化审批流程,加大对用车单位和人员、用车范围的审核力度,确保公务用车规范有序。 3.规范公务车辆监管。针对车辆未纳入平台等问题,建议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督促车辆使用单位及时办理车辆喷涂、公车录入平台手续,保证公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提高使用规范性;针对车辆账实不符、权属不清等问题,建议财政部门督促用车单位,及时办理资产变更、划转、登记、入账等手续,确保产权清晰合规、资产账实相符。范枫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