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型审计助推乡镇财政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数智化转型 | ||||
|
||||
近年来,数字经济加速渗透基层治理领域,乡镇财政财务收支专项审计作为规范基层资金使用、防范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其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审计质效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审计以“问题导向、深度研判、成果转化”为核心,能为乡镇财政审计数智化提供精准方向指引与系统方法论支撑。当前,多地已探索将研究型审计融入乡镇财政审计数智化实践,但从整体推进情况来看,仍存在数智化基础薄弱、供需匹配错位、数据泄露风险大等问题,尤其是乡镇转型步伐滞后于基层治理需求,亟需通过优化路径破解瓶颈。 一、研究型审计助推乡镇财政审计数智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型审计融入不足,数智化基础支撑薄弱 一方面,乡镇财政数据“碎片化”问题突出,难以满足研究型审计的深度分析需求。乡镇财政资金涉及惠农补贴、村级财务、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数据分散在财政所、农经站、民政办、乡村振兴办等部门,且各部门使用的系统多为独立开发(如部分省份乡镇的“惠农补贴发放系统”与“村级财务核算系统”数据接口不互通),形成“数据孤岛”。研究型审计需通过多维度数据关联分析识别风险(如核查补贴资金是否发放至符合条件的农户),但当前分散的数据格局导致审计人员需人工逐系统提取数据、手动核对,数智化分析难以落地。另一方面,数智化审计工具与乡镇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研究型审计适配的功能设计。市面上的审计数智化工具多针对县级以上财政审计开发,侧重大额资金流向追踪与宏观政策执行审计,未考虑乡镇财政“金额小、频次高、业务杂”的特点,如某乡镇在开展村级债务审计时,需翻阅近3年纸质凭证核对债务成因,无法通过数智化工具快速定位高风险债务项目。 (二)数智化审计供需匹配错位,研究型审计效能难释放 研究型审计需聚焦乡镇财政的高频风险点,如虚报冒领补贴、项目资金闲置等,但现有数智化工具未针对这些领域开发专项模块。例如,某乡镇在扶贫项目后续审计中,需核查项目资金是否用于规定用途,但数智化工具仅能显示资金拨付记录,无法关联项目验收报告、受益户签字台账等关键资料,研究型审计的“穿透式核查”难以实现。另外,研究型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兼具“财政业务知识、数据分析能力、问题研判思维”,但乡镇审计队伍多为兼职人员或从其他岗位转岗,缺乏系统的数智化培训,导致研究型审计的“深度分析”沦为“表面统计”,数智化工具沦为“摆设”。 (三)数智化管理缺位,数据泄露风险大 乡镇财政数据包含低保户信息、农户银行账号、项目招标信息等敏感内容,但部分乡镇未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审计人员访问数据无明确权限限制,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某乡镇曾出现审计人员将村级财务数据拷贝至私人电脑,导致村民个人信息外泄的情况,影响数智化审计的信任度。 二、以研究型审计破解乡镇财政审计数智化转型瓶颈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研究型审计引领,夯实数智化基础支撑 推动乡镇财政数据整合,打破“数据孤岛”,研发适配乡镇需求的数智化工具。以研究型审计的“数据需求清单”为导向,由县级审计机关牵头,协调财政、民政、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统一的“乡镇财政智慧审计平台”。参考某省实践经验,将惠农补贴、村级财务、项目资金、资产台账等数据纳入平台管理,统一数据格式与接口标准,实现“一次采集、多端复用”,为研究型审计的多维度关联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结合研究型审计对乡镇财政风险点的研判结果,开发轻量化、针对性强的数智化模块:针对“小额分散资金”开发“受益对象比对算法”模块,实现自动核查补贴发放对象与低保、脱贫户名单的匹配度;针对“村级债务”开发“风险预警功能”模块,设置债务规模、偿还期限等预警阈值;针对“项目资金”开发“穿透式追踪”模块,关联资金拨付、项目进度、验收报告等全流程数据,确保工具贴合乡镇审计实际。 (二)优化供需匹配,释放研究型审计数智化效能 精准定位乡镇审计重点,定制数智化方案,构建“研究型审计+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研究型审计的“调研先行”机制,提前开展乡镇财政审计需求摸排,结合近3年乡镇财政审计发现的高频问题,如补贴虚报、资金闲置等,形成“乡镇审计重点清单”,据此优化数智化工具的功能模块。例如,针对粮食补贴审计,在数智化工具中增加“耕地面积与补贴金额匹配核查”功能,精准识别虚报冒领行为。对乡镇审计骨干分层分类开展培训,重点培训Python、SQL等数据处理工具与研究型审计的“风险研判方法”,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审计目标、推导问题成因,并建立“审计人员+乡镇骨干”的结对帮扶机制,实时解决数智化审计中的问题。 (三)强化管理与成果转化,巩固数智化转型成效 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参照研究型审计的数据使用规范,建立乡镇财政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将农户个人信息、敏感资金数据列为“核心数据”,仅允许审计组长与主审人员访问;将项目进度、政策文件等列为“公开数据”,可开放给乡镇干部查询。同时,设置数据操作留痕功能,记录审计人员的访问、修改、导出行为,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检查,防范泄露风险。 孙春晓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