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基层审计工作者的减压路径探究
发布日期:2025-10-14 14: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审计局 字号:[ ]


基层审计工作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审计工作者承担着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公共资金安全的重要职责。然而,一线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这一群体长期承受着远超常规的身心压力。关注基层审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探寻科学、有效的减压路径,不仅是保障个人福祉的需要,更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基层审计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困境与压力源

基层审计工作者的压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职业特性、工作环境与外部要求等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压力网”,具体可从四个维度解析:

(一)工作强度与质量要求的双重挤压

审计项目覆盖财政收支、民生保障、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审计人员需面对海量凭证、复杂报表以及紧迫时限等多重挑战,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极易引发焦虑情绪,此外,配套法规对审计结果的精准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职业特性使得审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精度的工作状态,这种高强度劳动与高标准要求的叠加,让基层审计工作者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

(二)久坐办公与职业劳损的健康威胁

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如数据核对、凭证审查、报告撰写等,均需长时间久坐办公,固定的坐姿与紧盯屏幕的用眼习惯,使肩颈僵硬、腰部酸痛、视力下降等职业病成为基层审计人员的常见问题。尤其在项目攻坚期,连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脑力劳动,常常导致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问题,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与紧迫的工作进度形成矛盾,进一步加剧了身心负担。

(三)知识迭代与能力焦虑的持续困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深度应用,审计环境从传统人工核查向智能数据分析转变,这对基层审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他们不仅需要精通财会、审计等传统专业知识,还需快速掌握计算机审计系统操作、大数据审计等新技能,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或缺乏系统技术培训的审计人员而言,本领恐慌成为常态,担心因知识更新滞后被行业淘汰的焦虑感,如同无形的压力长期困扰着职业发展。

(四)人际张力与职业倦怠的双重消耗

审计工作的监督属性决定了基层审计人员需长期面对复杂的人际场景:部分被审计单位可能因利益关联,对审计工作存在抵触情绪,甚至通过提供虚假资料、拖延配合等方式阻碍审计进程;在跨部门协调中,也可能因部门利益冲突陷入沟通僵局,这种长期处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张力关系中,极易造成心理消耗。加之部分审计人员长期以工作为中心,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任务,逐渐出现精神萎靡、工作热情减退等职业倦怠症状,形成压力积累—倦怠加剧的恶性循环。

二、构建多维度的减压体系

缓解基层审计工作者的压力,需打破单一应对的思维定式,从个体主动调适与组织关怀支持两个层面协同发力,将科学方法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的减压体系。

(一)个体层面。

个体是压力应对的第一责任人,基层审计工作者需主动学习并运用科学方法,将压力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

1.以任务拆解法化解失控焦虑。面对复杂审计项目时,可按照审计流程将项目拆解为凭证抽样、数据比对、疑点核实、报告撰写等具体环节,为每个环节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与目标,每完成一个环节,就在清单上标记进度,通过可视化成果清晰掌握工作推进情况,这样既能增强对工作的掌控感,又能通过“小目标达成”积累成就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工作效率。

2.以缓冲时段守住生活边界。拒绝让工作压力无限制侵入个人生活,在连续加班或完成高强度工作后,主动为自己设置缓冲时段。例如,加班结束后留出30分钟,通过听舒缓音乐、慢走散步或静坐冥想等方式,让大脑从工作模式切换到放松模式,避免压力在休息时间持续累积。这种工作与生活的明确切割方式能有效保护工作热情,避免因长期透支导致职业倦怠。

3.以碎片化锻炼守护身体健康。针对久坐办公的职业特性,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见缝插针”开展微锻炼:学习简单易行的肩颈放松操,在每工作1小时后伸展5分钟,缓解肌肉僵硬;当出现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时,采用三分钟腹式呼吸法和眼保健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呼吸调节心率,快速平复情绪。此外,每周还可安排3-4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跑步、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抗压能力。

4.以心理修炼提升弹性韧性。在掌握实用减压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内在心境,通过学习正念冥想,将注意力聚焦当下,减少对未完成任务和潜在风险的过度担忧,降低焦虑水平。同时,培养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摄影等,为情绪提供宣泄出口;在面临压力时主动与家人、朋友倾诉,获取情感慰藉与理性建议,增强心理弹性。

(二)组织层面。

基层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人员的职场家园,需通过制度保障与文化建设为审计人员打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1.推行人性化管理,强化健康保障。领导干部应统筹审计项目计划,根据人员数量与专业能力合理分配任务,避免出现一人多岗、任务过载的情况;定期组织“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优化”“传统养生体育与公务员健康”等针对性课程,将这些为审计工作者量身打造的健康指南纳入常态化培训,帮助审计人员系统掌握减压技巧与健康管理方法,将健康资源转化为职业战斗力。

2.加强能力建设,缓解本领恐慌。针对审计技术迭代带来的能力挑战,制定系统化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计算机审计、数据分析等新技能培训;配备先进的审计软件与硬件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传帮带”帮扶机制,让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带动新人快速成长,从源头上缓解本领恐慌带来的压力。

3.完善沟通激励,对抗职业倦怠。搭建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座谈会、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倾听审计人员的工作困惑与心理诉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多肯定审计人员的付出与成果,让其感受到职业价值,并根据个人特点与专业优势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增强归属感与成就感,从根本上对抗职业倦怠。

三、结语

基层审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还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压并非意味着降低工作标准或减少工作任务,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高效工作与健康生活的平衡,这就需要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力,帮助基层审计工作者缓解压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只有让基层审计工作者以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乔晓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