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频繁发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
||||
从住宅、商场到办公楼,电梯已经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我们享受着它的快速与便利,同时也承受着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故障的风险,其安全运行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1062.98万台,“电梯惊魂”屡屡发生,山东省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共处置电梯故障21807起,其中困人故障16200起,2023年全国因电梯事故死亡13人,事故致死率高达93%(以上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山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保障电梯安全、如何安全乘坐电梯,降低电梯事故发生频率直至零发生,需要及时关注。 一、电梯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 (一)电梯维保市场“乱象丛生”。日常维护和检查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维保公司工作人员在电梯日常养护中“偷工”“减料”“走过场”,如:故意忽略关键项目测试、以人行纸板“工具人”充数应付监管平台管控、未按规定时间节点及维保项目数量进行保养作业、以修代保赚取“黑心”利润等不规范行为乱象频繁发生,关键环节暗藏隐患,维保质量难以保证。 (二)专业维保人员供应薄弱。电梯维保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电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维保市场持续恶意竞争,一些企业通过压低保费、调增“人机比”抢占市场,行业利润下降导致从业者待遇下降,工作量增大,行业危险性高,在电梯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从业人员明显减少,无法满足新增电梯与维保人员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市面安装维保人员多为“散兵游勇”,招聘门槛低,部分招聘信息显示“学历不限、经验不限”,行业流行性大,“老师傅”稀缺,安装维保品质堪忧。 (三)老旧电梯“带病”运行隐患大。随着电梯使用量和使用强度不断增大,持续出现电梯老化、磨损、损坏等问题。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电梯强制报废年限的情况下,许多老旧电梯仍在使用,缺乏有效的更新改造措施。 (四)违规操作“害人害己”。电梯使用人员操作不当致人伤亡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使用异物阻挡电梯关门导致电梯急停、暴力踢踹电梯厅门自己坠落电梯空井、电梯开门瞬间儿童手掌按压轿门导致手掌被带入挤压在轿门和门框之间等不良现象,严重威胁着电梯运行安全。操作人员安全未按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如:电梯维保人员未将运行模式转换为检修状态或者急停状态,未启用机械阻止装置导致作业人员挤压致死等负面案例反复发生。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行业监管,严守安全底线。一是加强对电梯市场的准入管理。强化电梯制造安装、维修保养等行业的前置许可,提高市场准入起跑线标准。二是增强日常监督检查以及专项检查频次,加大对 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三是建立健全电梯维保服务评价机制和信用体系,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的违法行为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公开处理结果,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明确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措施,建立电梯更新改造长效机制。 (二)多措并举,解决专业人员配置难题。聚焦技术人员规划和培养,长远规划电梯从业人员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科学合理配套,同时加强对已从业维保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严格执行资质认证制度,持证才能上岗。聚焦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电梯维保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聚焦人员薪资待遇提升,加强维保人员安全保障,探索维保人员今生方式,对有资质、成绩优异的专业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与薪资待遇挂钩。 (三)强化宣传引导,以实战促实效。全方位常态化加强电梯安全宣传。围绕电梯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及电梯急救常识,定期采用短视频、宣传标语、授课等多种方式开展电梯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居民电梯故障急救能力,引导社会公众安全、正确乘用电梯。开展电梯困人救援演练活动。实战实训,在提高有关部门电梯困人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消除被困者恐慌心理,提升救援成功率。戚枫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