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旅街区发展桎梏及建议 | ||||
|
||||
城市文旅街区改造是近年来调整产业结构、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其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虽然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大量街区改造后遇冷,发展受限。 1.商业化明显,缺少文化内涵。目前部分城市文旅街区,对于传统文化发掘与宣传不够深入,“老街不老”现象凸显,文化植入仅仅停留在建筑风格层面,游客难以在其中体验到当地特色文化。 2.产业结构单一,业态不够丰富。很多街区仍以美食、奶茶店等餐饮店铺为主力军,同时开办文创店铺售卖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这种略显“老套”的商业布局难以使消费者产生兴趣。 3.宣传渠道匮乏,管理经营不到位。只建不宣的现象在部分街区问题显著,在这个流量时代,如此难以让消费者获取到街区信息。同时,部分街区存在价格虚高、产品质量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易使街区形象受损。 要盘活城市文旅街区,带动新一轮城市更新,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就要从细微处入手,整体布局,打破传统固化思维。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规划管理机制。做好前期运营方式和产品设计,构建涵盖环境、交通、市场监管等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引进智能街区管理系统、云街区等“科技范儿”,构建智慧街区。 2.发掘文化底蕴,打造特色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精神需求,构建“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式非遗体验中心,如建设传统文化一条街,开设馒头模子、剪纸、糖画等摊子,邀请游客进行手工体验,设置非遗文化展览模块,不定期开展免费传统文化教育小课堂。 3.扩展业态模式,构建文旅街区。打造主题化、特色化新业态模式,如增添文体娱乐活动业态,如打造新兴概念阅读空间,引进live house、茶艺馆等新型业态,开立陶艺店、木工店等手工作坊,与艺术家合作,开办相声、戏曲等多种演出模式。打造小型运动场,建设体育运动设施,不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和文艺表演等,打造凝聚文化与人气、兼顾传承和发展的文旅休闲度假街区。 4.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街区IP。线上可采取邀请网红探店的方式进行宣发,结合拍摄创意短视频,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送,发挥网红热度效应。线下可在车站、商场、热门景点等地大屏播放宣传影片,在广告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公交专线。张一帆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