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审计动态>审计天地
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对象"画像"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17-04-24 16: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文登区审计局 字号:[ ]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正式拉开了中国大数据舞台的大幕,标志着数据为王时代的到来。政府关注的重点已经转向数据,计算机行业正在转变为真正的信息行业,同样,计算机审计也要相应地转变为信息审计。信息审计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从审计对象的履职、政策落实、财政预决算等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重要信息,并进行审核。而“画像”技术正是综合利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计算机建模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和提取出用于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指标,并用数据对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将研究对象的信息进行具象化展示。利用“画像”技术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出审计对象的状态,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加客观、科学地进行审计。

    一、审计对象“画像”让审计决策更具系统性

    目前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处理财务数据,获取审计对象的财政预决算、财务收支,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的信息,然后依据政策、法律、法规等对其进行分析、研判最后做出审计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丰富,产生的数据类型也是多元性的,既有结构化的财务电子数据,也有非结构化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数据,而且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达到75%以上,传统计算机审计只能处理结构化的财务数据,推理逻辑以因果关系为主,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和相关关系运用则无能为力。要实现全面、系统地反映审计对象的目标,就需要对审计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统筹考虑,发挥大数据“画像”技术的优势,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手段从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海量数据中自动提取出大量的特征指标,客观、全面地描述出审计对象的所有信息,完成对审计对象的“画像”工作,进而根据不同审计重点的要求,设定场景、时间段、关注点等,运用适当的聚类算法对特征指标集进行降维处理,形成核心特征指标集,并据此收集审计对象信息,为审计研判、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审计对象“画像”让专项审计更有针对性

    专项审计的审计范围比较集中,往往具体到某一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专业深度和细度要求很高。涉及到审计对象所开展业务的具体操作,从整个流程的开头直到结尾,例如土地资源审计、社保基金审计等。所以专项审计开展前,往往需要制订一套详细的审计方法,但如何利用审计业务知识和有限的专业知识来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呢?还是要依靠数据说话,运用“画像”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审计对象的核心特征,形成更具专业个性的画像,帮助审计人员迅速抓住审计对象的热点、重点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扶贫资金审计等涉及部门较多、目标人群巨大、落实情况复杂的专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为此,抽样审计被迫成为了主要审计监督、落实手段。抽样审计势必带来随机性、局限性,而对审计对象“画像”进行审计实现了全数据审计,可以避免抽样带来的弊端。

    三、审计对象“画像”让绩效审计指标更合理

    我国绩效审计尚在探索阶段,整体发展不均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是建立在宏观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层面,缺乏贴合审计对象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了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痛点”。人为设置的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能够用来对审计对象进行绩效审计,但仍然无法克服经验性、主观性、随意性的问题,而“画像”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画像”的特征标签集,然后采取适当的特征效用指标算法对特征标签集进行筛选,形成针对此审计对象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审计部门只要保证满足审计要求的绩效指标筛选算法具有合理性和一致性,就能提取出符合审计对象实际的特征指标,兼具了公平性和合理性。通过纵向分析各指标的历史数据,横向比较不同审计对象的指标值,确定合理的指标阀值作为绩效评价标准,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更加合理、客观、科学的判断。

    四、审计对象“画像”让资源环境审计更有效

    资源环境审计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关键环节,但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专业面宽,指标种类多,专业性强,作为审计人员很难兼具专业跨度和深度。随着大数据加速向全行业渗透,政府、资源、环保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已积累的数据“金矿”进行挖掘,将会成为提高资源环境审计效能的重要途径。透过政府、资源、环保、企业等数据“画像”可以实时、动态地分析主管部门对资源环境指标的监测数据,促使审计对象严格执行资源环境相关政策。资源环境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生效过程是一个线性变化的过程,所以对资源环境的审计也应该是连续的、动态的,利用审计对象“画像”特征值的可追溯性,可以生成历史数据波动图标,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全面地了解审计对象的情况,也能够识别出关键特征值变化,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影响,便于审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上,审计部门正在开展的各项审计工作都已经具备了大数据背景,审计对象既是生产大数据的源头,也依靠数据支撑其业务,大数据的繁荣推动着信息化的升级,审计手段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从目前的计算机数据审计迅速进入信息审计时代。利用好审计对象“画像”技术,能够帮助审计部门快速、全面、真实地获取审计对象数据,客观、系统地提取审计对象信息,最终对审计对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宋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